要点关注

理论文献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文献
浅谈潍县画派与同志画社兴衰始末
时间:2019-12-09 13:10:08 点击:
 

浅谈潍县画派与同志画社兴衰始末

刘  伟

潍坊是一座有着极深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书画历史的城市。在这片富庶美丽的土地上,曾孕育了北魏的郑道昭,五代时期的郭乾晖、郭乾佑,宋代的李成、李雄、张择端、燕肃、苏轼,明代的周亮工,清代的张贞、张在辛、郑板桥、刘墉、陈介祺、曹鸿勋、刘嘉颖、王石经、丁善长等一大批书画篆刻巨匠。从潍坊走出去的著名画家之多,名气之盛,成就之大,均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年来高考艺术考生之众,本市绘画爱好者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之高均列全国首位。我认为,潍坊书画之风久盛不衰,与历史上“潍县同志画社”和“潍县画派”是分不开的。

潍县画派主要指潍坊市城区范围内,自晚清、民国初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绘画风格。潍县画派的代表画家们在国画花鸟、山水和人物作品的创作上,绘画风格及表现特点相近,特色突出,且在全省、全国画坛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潍县画派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应该从晚清潍坊藉著名画家刘嘉颖说起。

一、潍县画派之鼻祖——刘嘉颖

刘嘉颖(1861-1902),字实甫,又字石芙,出生在老潍县城里太平街刘氏家族,父亲刘潓,喜好书画,收藏颇丰,为晚清潍县著名书画收藏家。刘嘉颖自幼聪慧好学,参加县考,名列榜首。但他性情高迈,无志仕途,酷爱绘画,遍临家中前贤名家墨迹。稍长,结识同邑著名金石收藏家陈介祺,得赏陈介祺珍藏的历代名画,开阔了眼界,画技大进。他如痴如醉地在书画艺术海洋中遨游,艺术造诣日深,他花卉以恽南田为师,山水宗王石谷(即清初山水四王之一的王),人物追陈洪绶(即陈老莲)。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色彩淋漓,画风清逸,笔力遒劲苍润,诗思超脱,情趣高雅。

刘嘉颖授业弟子众多,其中有潍县士绅丁锡纶(字叔言)、丁启(字东斋)、胞侄刘炯(字秩东),还有贺祖恩(字念初)、田智禐(字渠汀)等,后来都成为著名画家。刘嘉颖传世著作有《画隐轩题画诗存》、《古印偶存》、《海滨二妙》、《画隐轩画稿》等。今潍坊市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珍存他的不少遗作。

刘嘉颖是晚清潍县著名画家,他的师从与绘画风格传授、影响了他的众多弟子,这些弟子多数成为后来潍县同志画社的创建人和教师。可以说刘嘉颖的绘画创作与传授,为潍县画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风格样本与人才基础,称得上是潍县画派的鼻祖。

二、同志画社的成立,使潍县画派趋于成熟

潍县同志画社的成立,促进了潍县画派的成熟与发展。潍县同志画社正式成立于一九二二年,潍县乡绅丁叔言为社长,刘秩东为副社长兼主要教师,丁东斋为画社主要教师,也是重要的发起人。据刘凯先生(老潍坊市书画研究会工作人员、市文化馆馆员)回忆:一九五七年,郭兰村先生告诉他,同志画社成立初期人员近二十人,其中有丁叔言、刘秩东、丁东斋、赫保真、郭兰村、郭味蕖、傅柳坪、刘威庄、刘益三、刘德三、丁士周、徐培基、张郇丞、郭士纯、郭叔瓒、郭景羲、丁春圃、马洁泉、陈寿荣,后期发展到近三十人。据史料记载,画社以“不标榜哪一派,不吹捧什么人,不排斥任何派、任何人,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国画优良传统,发挥各自特长,以图振兴国画艺术之大业”为宗旨,促进了国画艺术在潍坊的发展提高,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画家,如郭兰村、郭味蕖、赫保真、徐培基、于希宁、陈寿荣等后来皆成为享誉全国的著名画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月日军侵占潍县城,同志画社被迫停止活动。同志画社创办以后的十七年间,在培训国画爱好者、举办展览、出版画册画范等方面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对普及国画艺术、培养年轻画家、推动潍县画派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炯(1872-1939),字秩东,号秋生,为刘嘉颖胞侄,任同志画社副社长兼主要教师。自幼跟著名画家四叔刘嘉颖学习绘画,昼夜不辍,家叔将其一生积淀之艺术精华悉数传授于他,因而画艺大进。刘炯在绘画风格上受恽南田影响极深,中年以后专攻花鸟、翎毛、虫草,所临莫不毕肖。他的作品意境高远、笔致超逸、技法精湛、名噪乡里,求画者络绎不绝。

恽南田是清初最有影响的花鸟画家,被称为“写生正派”,大江南北极为推崇。他的笔法初受黄筌、赵昌影响很深,用笔勾勒顿挫、笔力圆劲、设色妍静;之后专工徐崇嗣一派的没骨写生,有着明丽秀润的特色,称为“南田派”。

刘炯的花卉深得南田之法,其渲染点缀有蓄笔,有逸笔,所以画虽工细,亦饶机趣。他的画法有一种“点花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的特点。他学恽南田十分传神,他的作品笔墨润秀、色彩清丽、随意点缀、神趣自足、生动之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担任潍县县立中学国画教师和同志画社主要教师,在教学中他毫不保留地将这一技法传授给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深受学生爱戴。

丁东斋 (1874~1938),名启喆,字东斋,号雪庐,清末民国山东著名国画家,山东潍县(今潍坊)人。他自幼嗜画,后拜本县著名画家刘嘉颖为师学山水花鸟。他擅长画历史人物,法宗陈老莲,风格近似张士保;花卉宗恽寿平,颇有成就。他在人物画上的成就最大,他的人物构图简括,造型夸张,人物衣纹勾线劲挺,富有节奏感和装饰情趣,画仕女装束古雅,用笔细密盘绕如春蚕吐丝,眉目瑞凝,能从古拙中看出妩媚,有血有肉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妙入神品。

抗日战争前,丁东斋曾在潍县广文中学、丁氏益群小学(即丁氏第一小学)任图画教师多年,深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是现代潍坊画坛群体崛起的重要实践者和组织者, 1922年他与潍县丁叔言、刘秩东等人,创办了潍县同志画社,画社活动十七年间,对当地画界影响甚广。他的著作有《自笑轩诗草》、《老莲汇稿》、《北海人范》等。

以上几位前贤画家,他们既是潍县国画艺术的继承者,也是重要的传播者和发展者,他们在绘画创作和教学实践中继承并发展了潍县国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其绘画风格及艺术特点直接影响了下一代青年学子,潍县画派由此进入逐渐进入了成熟期。

三、潍县画派与同志画社的鼎盛时期

潍县同志画社成立后,多次举办画展,定期召开绘画教学及点评研讨活动,当地文化(书画)活动十分活跃,带动了大批书画爱好者参与,通过活动区域的逐渐扩大,带动东关至近郊涌现了徐培基、王乐轩等一批优秀画家。潍县同志画社的年轻社员们在老师们的启蒙教育下,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为了进一步汲取京派、海派等各派艺术精华,他们分别到省会济南、上海、北平等大城市求学深造,由此艺术视野大开,甚至有的还接受了西洋绘画技法,使他们的绘画造型能力更加准确,艺术表现能力更为娴熟。

这一时期同志画社的代表人物有:郭兰村、赫保真、傅柳坪。

1921年,郭兰村与同学好友赫保真、傅柳坪成立了国画研究的社团——益社,期间他们拜潍县著名画家丁东斋、刘秩东为师,一起研习国画,还共同参加了上海美专的国画、水彩画、擦笔肖像画的函授学习。他们倡导唯美主义思想,主张“艺术美化人生”,曾编印《益社季刊》宣传美术知识。后来,在丁东斋的大力倡导下,就在原来益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潍县同志画社,郭兰村、赫保真与傅柳坪三人也成为画社的早期社员与中坚。郭兰村擅长工笔人物,尤工鞍马和走兽,兼画花鸟,笔调秀丽,法宗宋元,人物形象神态既有真实感,又有传统的古代风格,画马深得韩干、赵子昂、郎世宁等名家之神髓,造形生动,千姿百态。潍县解放前他长期任各中小学校教师,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赫保真花鸟、人物、山水俱能,画法古今结合、中洋结合、彩墨结合、工写结合、主客观结合,花鸟学华嵒的运笔骀荡、富有生趣,山水学四王的笔意恣纵、淋漓洒脱,人物则颇喜陈老莲有如金石韵味的用笔。傅柳坪为同志画社初创时最年轻的社员,天资英爽,画笔超逸,可惜天妒英才,未展所长就英年早逝,年仅十九岁。

郭味蕖:1929年考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接受西洋画法;1937年春,他考入北平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古画研究室,为研究员,在黄宾虹先生的指导下,学习中国画史画论、书画鉴赏及金石考古,接触了晋唐以来历代名家珍迹。解放初期他深得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先生赏识,1951年郭味蕖被徐悲鸿先生推荐调到中央美术学院,担任中央美院教学工作。

郭味蕖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诗、书、画、印皆工,并学贯中西,他与画坛名人齐白石、何香凝、李苦禅、吴作人、叶浅予、王雪涛、田世光等画家均有交往,与家乡的画友徐培基、赫保真、于希宁、陈寿荣、郭兰村等联系密切,并多次返回故里讲学、研讨、绘画创作。他主张“理论——生活——技巧”同步共进的方法,深入基层生活收集素材进行创作,到大自然中观察研究山水、花鸟形态变化规律及特征,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提出了花鸟与山水相结合、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他的作品构图新颖、立意清新、韵味高雅、色彩艳而不媚,深深地影响了潍坊籍的绘画爱好者。

徐培基:1922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跟著名画家俞剑华老师学山水。1929年考入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得到俞剑华、诸闻韵、黄宾虹、汪声远、顾坤伯等诸名师指教,眼界大开,山水绘画技法大进。他的画强调“搜尽奇峰打草稿”,注重写实,既有历代名家传统风格,又有当代现实主义意义,是优良传统与写实精神密切结合的典范,每幅作品均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多次在上海等大城市举办画展或联展,名声由此大震。七七事变后,徐培基返回故里,先后任东关油房沟小学、潍县县立中学校长。此间,与王乐轩、郭兰村、于希宁、陈寿荣、郭味蕖、张绥之等美术教师和画友频繁切磋画艺,进行创作。他们的绘画风格影响了一代学生,并将韩金正、王慧秋、王建昌、王效娟、陈德温、张绍良等可塑之才陆续输送到北平、上海、南京、青岛等地的艺术院校深造。徐培基的画对潍县山水画的推动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于希宁: 1933年他考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攻读中国画,此间受到海派国画大师黄宾虹、潘天寿、诸乐三、俞剑华等名师指教。他的中国画传统功力极为深厚,初学绘画便悉心临摹历代名画,后着意专攻花卉,熔铸百家之长,又具独到的创新精神,讲求意境,立意清新,于苍劲中见秀逸,于疏朗中见典雅,笔墨豪放而不失法度。加之他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绘画技艺有了较高的成就,并逐渐显现出他的艺术才华。他的花鸟画深受广大画界同仁的喜爱,至今仍对家乡的书画爱好者,特别是喜欢画梅花者有着极深的影响。

陈寿荣:16岁考入济南国画学社,受教于关松坪、关友声、黄固源诸名师。同期跟同乡郭兰村学画,又经郭兰村先生介绍拜潍县著名画家丁东斋为师并加入潍县同志画社。1935年2月考入北平北华美专,花鸟受教于颜伯龙、王青芳,山水受教于周元亮、王慕樵,人物受教于管平湖、吴一舸诸教授,此外又拜王友石、于非闇、李苦禅为师。1937年春又考入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古画研究室,为第一期研究员。陈寿荣求知如饥似渴,治艺如醉如痴,较早的显现出他的艺术才能,画艺日趋成熟。他国画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精,人物学陈老莲,衣纹圆润流畅,形象高古伟岸,喜用宋人“三白法”设色,注意寄情于画,以形写神,仕女则衣带飞扬,形象俊雅,写意人物则形象生动,笔墨淋漓;他的花鸟兼工带写,勤于观察写生,所画之鸟,飞鸣食宿,风晴雨雪,千态毕现,变化无穷。1938年,他在家乡创办了一所画校——虑远阁画庐,这是潍县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的艺术培训学校,邀请画友徐培基、郭味蕖、郭兰村、于希宁、王乐轩、郭志先诸先生任教。1939年,虑远阁画庐在日寇的压力下被迫停办后,陈寿荣先后被校长徐培基聘为东关油坊沟小学、潍县县立中学美术教员,期间曾编著三大本花鸟教材《陈春甫花鸟集》,教学中采取讲授、示范并重的教学方法,当堂作画示范、当堂指导、当堂批改,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书画的学子。

以上这些潍县同志画社的主要成员深受家乡诸画师的启蒙与影响,走上了绘画艺术之路,之后又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四处求师访友,认真吸取各地国画艺术精华,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迅速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实力派画家。他们学业有成后,又返回故里扛起了绘画育人的大旗,培养了一批批美术人才,同时也为潍县画派注入了新的绘画风格与发展活力。家乡画界同仁一致认为“陈寿荣使画社增添了北京画风,郭味蕖、于希宁使画社添了上海画味”。从此潍县画派逐渐名声远扬,由成熟期达到了鼎盛期,这都与同志画社培养的这批优秀画家是分不开的。他们的绘画作品、表现风格以及人格魅力,又深深影响了潍坊籍第三代、第四代书画爱好者。

潍县画派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上世纪前半页,文化传播、交流途径少,书画信息相对闭塞,加之高等艺术院校设置尚少,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普及差,绘画教学多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1949年建国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上问题逐渐解决。

郭味渠先生到中央美院任教,于希宁先生到山东艺术学院任教,赫保真、陈寿荣、孙德庭等先生到青岛任教,将潍县绘画风格逐渐传播到全省、全国。郭味蕖先生的特殊身份与地位影响力极大,他在中央美院国画花鸟科任教期间,其作品被教育部定为学生绘画学习教材,其风格无疑已成为国画花鸟画主流的代表。我记得郭怡孮先生说过:郭味渠先生到北京任教,他的绘画风格不再代表地域性,而是代表国家。由此,“潍县画派”摆脱了区域性而走进高等艺术学府,走进国人的艺术视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013年,以时振华、刘伟、孙建希等先生为代表的潍县同志画社的艺术传承者们,以继承、发扬前人之精神抱负与书画艺术为己任,恢复成立了“潍坊同志画社”。相信潍坊同志画社的新生,终将迎来潍坊丹青艺术新的春天!


 

上一篇:继往开来凭令祖 推陈出新当需君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2023028119号-1

技术支持:创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