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关注

理论文献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文献
继往开来凭令祖 推陈出新当需君
时间:2019-12-09 13:10:05 点击:
 

继往开来凭令祖,推陈出新当需君

郭怡孮

 “古潍文化地,书画殊繁荣。北海寒林画,营丘大师生。”当看到已故陈寿荣先生《咏潍坊书画》的诗句,联想到时下全国人民正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我在想,何为陈老提出的“殊繁荣”、“大师生”?今天出版的这本画集以及潍坊同志画社的揭牌再生,似乎给我们作出了答复。

潍坊(潍县)地处齐鲁腹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历史上,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曾活跃着无数书画巨匠,五代时的郭乾晖、韩熙载,宋代的李雄、张择端,明代周亮工,清代的郑板桥、谭谟伟、谭汝霖、陈介祺、刘嘉颖等。民国十一年(1922),经丁东斋倡导,在益社基础上创办同志画社。由潍县著名乡绅丁叔言任社长,刘秩东为副社长,丁东斋任教师。潍县这一大批热血青年揭竿而起,他们引领时代风骚,紧扣时代脉搏,怀着强烈的民族气节与平民情愫,在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中,承前启后,潇洒丹青,绘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巨幅画卷。在那时局动荡,战乱不止的社会背景下,同志画社坚持活动,从未间断,画社成立十七年间,成功地举办画展十九次之多。郭味蕖、于希宁、赫保真、郭兰村、陈寿荣等一大批画坛巨匠,横空出世,光彩夺人。从那时起,“北海文脉”所衍生出来的那种咄咄逼人的丹青态势,就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潍坊(潍县)画派,是一个地域文化嬗变后的概念,潍坊画派融汇了本土、京派、海派的精华,代表了中国丹青史上独具魅力的一种画派。潍坊画派的最早雏形形成于清末,其源头非刘嘉颖莫属。刘嘉颖(1861-1902),字实甫,出身于潍邑一家书香门第,幼年县试榜首,但他厌倦科考,潜心绘画。他家藏书画甚多,他与大金石学家陈介祺友善,每至陈家,陈氏辄取宋元以来名画真迹使其坐卧游泳其中,绘事日进。他精心培养出了弟子丁东斋、丁叔言、刘秩东等画坛精英,正是这几位精英,在民国年间创办了潍县同志画社。事实证明,潍县同志画社是一座里程碑,是绽放于中国画坛的一朵奇葩,她的成就奠定了潍县画派的坚实基础。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积极扶持下,潍坊画派茁壮成长。1960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山东厅开始装饰时,山东省政府在调集山东画家时,发现了潍坊的画家不仅人数多而且水平高。省政府任命于希宁为山东厅装饰的总负责人,潍坊籍画家郭味蕖、于希宁、赫保真、徐培基为骨干。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北京《于希宁画展座谈会》上谈及“潍坊画派”时,北京美术学院教授、李苦禅之子李燕先生就明确指出:“应该认真地总结一下,为什么这座城市的画家这么多?为什么这些画家搞得这么好?”是啊,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来源于博大精深的“北海文脉”,具体而言,同志画社,功不可没!

上世纪末,侨居青岛的陈立先老先生来潍撰联“继往开来凭令祖,推陈出新当需君”,表达了潍县老一辈书画家的拳拳之心。只有继往开来,只有推陈出新,才能使潍坊画派薪火相传,长盛不衰,才能真正起到“文化惠民”的作用,为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做出贡献。

伟大的时代,呼唤更多的文化精品。潍坊同志画社的再生,将迎来潍坊丹青艺术新的春天!

2013.12.1


 

上一篇:潍坊同志画社——“文化潍州”访谈纲要

下一篇:浅谈潍县画派与同志画社兴衰始末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2023028119号-1

技术支持:创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