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关注

理论文献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文献
潍县近代书画家说略
时间:2019-12-09 13:09:49 点击:
 

潍县近代书画家说略

沈颖

        今潍坊市治旧称潍县,是一座历史悠久、交通方便、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的古城,是齐鲁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同时,潍县又是我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更有扎制风筝、嵌银、核雕和多种民间文化传统,是拥有“三百铜炉匠”、“九千绣花女”的小苏州。潍县自古以来名流辈出,由于历史的积淀和文化传承的发展,这里已是艺术植根发展的沃土,故而丹青翰墨的氛围弥久而更加浓重。尤其是自清代以来,众多书画家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加之潍县地方有关颇具艺术造诣的官员的贡献以及宦游在外名仕的影响,遂使潍县的绘画达到了新的境界,从而逐步形成了“潍县画派”。凡此诸种均在全省乃至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画坛中的一枝奇葩。他们的出现,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潍县地方官的贡献及宦游在外名仕对潍县书画的影响

        潍县自古以来有素孚雅望的地方官,他们注重教育,特别对文化的发展多有贡献。如明末潍县知县周亮工(16121672年),字元亮,号栎园,河南祥符(今开封)人,他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进士,翌年任潍县知县,其精鉴赏,尚艺文,家有“赖古堂”,藏有印篆、书、画。工诗文,善分隶,间作山水,嫣润秀逸,韵致翩翩,纯由鉴赏及书卷中得来。他是一位擅长诗、书、画印的名家,著有《印人传》《赖古堂印谱》等书,对潍县文化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物画风的影响很大。他与明末人物画大师陈老莲十分友善,老莲曾一次给亮工绘画四十余幅,亮工得画以后,爱不释手,连同原来保存的老莲画作一并带到潍县,因此老莲真迹在潍县留存甚多。他到任后,对潍县文化艺术尤以书画的发展影响较大。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清军调重兵围潍县城三个多月,数次攻城,周亮工率全城军民死力抵御,终退清军。因保城有功,他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升任监察御史。去后,县民为之建生祠。

        又如清乾隆年间潍县知县郑板桥(16931765年),扬州兴化人,在潍任职七年,关心民间疾苦,深受当地人民爱戴。板桥留给潍县的更是那些丰富的文化遗产,他长久地影响着后代的文人情操与时代精神。他曾写下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著名诗篇。他又为潍县人民留下了《潍县竹枝词》等一大批诗文书画。这些书画或上石刻碑,或付梓印行,从而广流民间。对潍县画风影响之大,盛况空前。当时仿板桥兰竹的人特别多,其中以谭龙云最为知名。而从清代以来,乃至现代,潍县画家擅画竹者更是多有其人。

        再如潍县知县招子庸(17931846年),字铭山,清南海(今广东)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举人,精通音律,文笔矫健,亦善画兰竹,有板桥风致,对潍县画风亦颇有影响。他画兰竹的特点是不完全临摹古人,而生动写实,所写兰竹或雪干霜筠,或纤条弱筱,俱能得其生趣。他自题诗曰:“写竹当师竹,何须法古人。了然心眼手,下笔自通神。”这是他画竹的宗旨。招子庸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调任潍县知县,在任时勤政爱民,倡导教育,推崇理学,颇受民众爱戴。传世作品有道光十一年(1831年)作《墨竹十二联屏》,现藏广州美术馆;《芦蟹图》轴,图录于《广东名画家选集》。而今庋藏于潍坊市博物馆的六尺巨幅朱笔绘竹,更是老干新篁,气势非凡。还有当时上石摹刻的多种风竹幽兰,更为潍坊市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颇增光辉。

        清代潍县书画兴盛的另一原因,是当时潍县人取仕为官者甚多,有的宦游京师,有的任地方官员,且遍及南北各地;其中不少人酷爱金石丹青,任职期间收藏大量金石文物、名人书画,并带回故里,为潍县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学习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清代金石鉴藏家陈介祺(18131884年),字寿卿,号簠斋。他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10年,19岁即以“诗文名都下”,成为清代著名的金石家、鉴藏家、书法家,甚得阮元赏识。因不满官场黑暗,遂屏居乡里。陈介祺在书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也是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探索。陈介祺早年习颜真卿的楷书,后来由于长期研究金石文字,融颜体神韵和隶书的骨势,糅钟鼎与汉镜铭文创“金石书体”,从而丰富了书法门类。陈介祺从早年开始,陆续收藏三代钟鼎彝器、汉魏碑版刻石、佛像造像、铜镜货币以及先秦汉晋玺印和古陶器书画等艺术名贵珍宝。故居有“万印楼”所藏古印达七千余方。他收藏的毛公鼎、散氏盘等铜器均为稀释珍品,有的画家经常去陈府欣赏研究,深得古人奥秘,技艺为之大进。

潍县地方书画家的出现,成为“潍县画派”的基石

        清代潍县的绘画艺术,继承着元、明以来传统,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于世。在文人画创作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画家追求笔墨情趣、风格技巧,争奇斗艳。

        清代潍县画界人才辈出。如郭汝龙,字乾五,作《潍邑广景图》。谭谟伟,字贻堂,工书善画,尤精画竹。其弟谭汝霖,字雨岩,山水、人物、花卉俱臻逸品。谭云龙,一名化龙,仿板桥几乎乱真。周克济,字子航,号莲塘,工花卉,多用墨色,尤喜作藤萝大幅,笔墨飞舞,有天矫之势。王瞻,字雁溪,善人物,与掖县姜国霖齐名,当时南京,北国神轴多出其手。王曙,字东明,又字晓村,工山水、花卉、人物。于祉,字燕受,号澹园,善墨笔山水,学文征明,笔墨苍劲。郭星,字联五,山水、人物、花鸟俱佳,风格酷似张士保。

        清代后期,中国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画坛发生了急剧变化。怡情养性的士大夫文人画日见衰微,诸多画家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他们以四君子(梅、兰、竹、菊)作基础,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灵活,以清新活泼的画风,博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这个时期对潍县国画影响较大者,应数清光绪年间的刘嘉颖。嘉颖学花卉以恽南田为师,山水则学“四王”,人物追陈老莲。嘉颖作品构思新颖,色彩淋漓,画风清逸,笔力遒劲苍润,诗思超脱,情趣高雅。他是潍县画派的创始人,当时拜嘉颖为师学画者甚多,有刘炯、丁启喆、田智褑与贺祖恩等人。嘉颖为国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奠定了潍县画派的基础,培养了一批著名的画家。至今潍坊的许多画家和绘画爱好者还受其画风影响。著有《画隐斋题画诗》、《画隐轩画稿》、《古印偶存》等书传世,潍坊市博物馆藏有其遗作。

         近代画家丁启喆(1873-1938年),字东斋,对潍坊现代画家,特别是专工人物者影响最大。他是一位富有爱国心、正义感和热心培养后一代的画家,擅长古代人物、走兽、山水。他的作品有的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如辛亥革命时,他的《醒狮图》象征着祖国的觉醒。五四运动时,他画的《卧薪尝胆》、《张良别秦》、《屈原行吟》等图,表达了爱国救亡思想。1938年初,日军侵占潍城后,他忧愤而死。东斋的爱国思想及其耿直性格,对吾辈学习影响很大。其著作有《老莲汇稿》、《北海人范》、《自笑轩画集》等行世。东斋是潍县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画社“潍县同志画社”的创办人。1921年东斋弟子郭兰村、赫保真、傅柳坪三人组织了“益社”,共同研讨国画。后傅柳坪、赫保真、郭兰村三人参加上海美术函授学校学习,把上海画派的墨笔写意技法传到潍县。在东斋的大力倡导下,在原“益社”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吸收国画爱好者参加,又成立了“同志画社”,丁叔言为社长,刘炯为副社长,社址暂设叔言家的书斋中,丁东斋、刘秩东两人为主要教师,社员有郭兰村、赫保真、傅柳坪、丁献之、陈锡庆、郭宗彝、孙德廷、葛绍文、陈笃斋、丁士周、丁春圃、马长青、郭景仁、郭味蕖、于希宁、王麟生、陈棣生、刘德三、刘以聆、刘维庄、张玉峰、陈寿荣等。画社成立初期,规定社员每星期日下午到丁、刘两教师家学艺,自带作品,以便互相观摩和品评,并选佳品,准备以后展览。此举对潍县国画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30年代初,郭味蕖、徐培基、王乐轩、孙德廷、于希宁、陈立先、张缓之等先后到上海考入大专院校学习美术专业。郭志先、陈寿荣考入北平北华美专深造。郭味蕖、陈寿荣美专业毕业后,于1937年春考入北平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古画研究室,成为第一期研究员。他们临摹故宫所藏历代名画,把古今南北多种画派风格带到了潍县,从而使其他社员对各种技法有了新的提高。刘嘉颖弟子刘秩东,花鸟画学恽南田,风格近似清末张小蓬,也是“潍县同志画社”创办人之一。“同志画社”创办期间,继承传统,以临摹为主。学习依照恽南田,陈老莲的墨法、画法,以工笔小写意为主,并对潍县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潍坊画家的创新,是继承了“潍县画派”的影响,并使之发扬光大名扬海内外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新旧社会交替、新旧文化发生极大变革的时期。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孕育出的中国画与中国社会水乳交融,中国画自然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巨大工程,本世纪有才华的一批画家,勇敢地接受了这一重任。他们主张要对前人的技术进行全面研究,而不是一味接受和重复,从纵的历史演变和横向的对比联系中把握技法变革的规律,重点分析代表画家的个人风范、时代特点和在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创作道路。新的社会生活使中国画的改革步伐迅速加快,潍县涌现出了一大批最自觉、最具有使命感的画家。现分述如下:

        郭兰村(1903-1978年)名乃馨,以字行,潍坊市。兰村擅长工笔人物,兼画工笔花鸟和骏马,笔调秀丽,法宗宋元。人物形象既有真实感,又有传统的古代风格,平生得意作品有《水浒传人物绣像》一百单八将,人物形象不同,表情神态各异。他曾为潍坊嵌银厂作骏马、人物、花鸟图案六百余纹样。国庆十周年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作的嵌银双凤图案,深得好评。中央手工管理局和中华全国手工业总社1951年在北京召开“全国老艺人座谈会”,他曾应邀出席。

        赫保真(1904-1987年),潍坊市人,他精于花鸟、人物、山水等,画法也兼工能写。他的山水画学“四王”的笔意恣纵,淋漓洒脱,奇险秀润;花鸟画学华嵒的运笔骀荡、富有生趣;颇喜陈老莲有如金石韵味的用笔。他创作出了许多好作品,如山水人物画《星期日的早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他的代表作有《和平鸽》、《碧海巧绣海带田》、《神州山川处处春》等。赫保真后期专攻花卉,尤喜牡丹。1960年北京建成人民大会堂,他应邀为山东厅画出巨幅立屏《满堂红》和《十里荷香》,均以勾勒填彩之法,用笔遒劲奔放,设色艳丽而有韵致,并得美誉“赫牡丹”。

        郭味蕖(1908-1971年),潍坊市人。他画格超俗,才识过人,是位学者型画家。他的学术研究,包括中国美术史、金石考古、书画鉴赏、历代书画家研究、中国版画史、民间年画、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刻、花鸟画史、花鸟画创作技术理论,以及文学、诗词、书法等诸多方面都有建树。他早年先在上海艺专学西画,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古画陈列所从事国画研究,并从黄宾虹学习画论和鉴赏。解放后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从事理论研究工作。1959年调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他对花鸟画如何反映时代气息做了大量探索,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他在创作中注意花鸟和山水相结合、工笔和写意相结合、重彩和泼墨相结合的方法,并注意吸收西画之长。郭味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60年代曾为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休息厅、山东厅、广西厅、北京厅创作多幅巨制作品,还有不少作品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赠送的礼品。其中他画的杜鹃花、野竹,与郭沫若题的四言古诗合成《杜鹃野竹图》,赠予日本友人中岛健藏,并在日本报纸上发表,受到日本各界的好评,盛赞此作为“二郭墨宝”,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贡献。著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及《中国版画史略》等。

        徐培基(1909-1970年),字植生,潍坊市人。30年代在上海新华艺专学习。他一生遍游全国名山、凡五岳、黄山、庐山、崂山以及普陀、天目、天台、雁荡等名山美景,无不收入画卷,曾出版《东南揽胜》画册,平生山水画写生稿不计其数。他还擅长书法,精于篆刻,对古诗亦有造诣。1959年人民大会堂落成,他创作的《大明湖》巨幅画图,在山东厅悬挂后深得中央领导人的赞赏。

        于希宁(1913-   ),潍坊市人。他是省内外著名的国画大师、艺术教育家。半个世纪以来,他在艺术道路上,刻意求精,持久以恒,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花卉小“写意”上,独壁蹊径,赢得专家和群众的赞赏。他的画,取材多样,讲求意境,立意清新,于苍劲中见秀逸,于疏朗之中见典雅,笔墨豪放而不失法度。近年来其所作之画,曾为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收藏,还不断用作国礼,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馈赠友邦之珍贵礼品。他的画集、画辑及有关美术的论著已出版多种,有《于希宁花卉技法》、《写意画、花》、《论画海》等论著。

        陈寿荣(1919-2003年),字春甫,晚号春翁,潍坊市人。酷爱书画,醉心金石。他对国画中的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精。他的书法,在颜体的基础上,广学瘦金、秦篆、石鼓、狂草等体,结合各家之妙,融以画意,风韵独具,深获嘉誉。他的篆刻以秦汉为基础,兼收古玺、封泥、碑额、金石之长。其圆朱文受益于邓石如、吴昌硕诸家,所著《怎样刻印章》深受读者欢迎,现已发行三十多万册,蜚声海内外。并有《历代画家书法选》、《现代印选》、《陈寿荣飞鹰集》等出版。199435日,由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等七个单位联合举办的“陈寿荣诗书画印展览”,在山东省美术馆开展,向省城观众显示了他近年来创作的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走兽、书法、篆刻、古诗文、巧雕八个部分,作品430件,引起泉城文化艺术界、新闻界的强烈反响。

        在潍县有影响的画家还有很多,他们也为潍县的国画事业做出了贡献。80年代后,一大批中青年画家新秀脱颖而出,他们创作的作品,有的参加省或全国大展,有的获国际水墨画大展优秀奖,并把时代感、新的形式感糅入到绘画中去,使潍县(今潍坊)的书画艺术向更高的境界发展。


 

上一篇: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潍坊同志画社“中国画邀请展”成功举办

下一篇:黄宾虹与郭味蕖、于希宁等潍县画坛诸弟子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2023028119号-1

技术支持:创世网络